司马相如的《上书谏猎》创作于西汉武帝时期,是其作为文学侍从劝谏帝王行为的代表作。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创作背景:
一、 时代政治环境
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,但喜好大规模狩猎活动,常率禁卫亲信驰骋山林。这种活动虽具军事训练性质,却潜藏极高风险:史载武帝曾"自击熊豕,驰逐野兽",甚至发生过"马惊堕地"的险情。司马相如身为郎官随侍左右,目睹帝王涉险,遂以文人身份进谏。
二、 文人讽谏传统
汉代赋家形成"劝百讽一"的创作范式,司马相如在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中已展现"曲终奏雅"的劝谏技巧。《上书谏猎》延续这一传统,但突破辞赋体例,直接以奏疏形式呈现,体现其作为近臣的责任感。文中以"胡越起于毂下,羌夷接轸"为喻,警示细微风险可酿大祸。
三、 文本策略分析
1. 风险量化陈述
通过"枯木朽株尽为害矣"的意象,将抽象危险具象化,计算"轻万乘之重"与"娱游之乐"的性价比,展现理性劝谏思维。
2. 历史经验援引
虽未直引典故,但"虽有乌获、逢蒙之伎不得用"暗含夏桀宠力士、羿射九日的历史警示,以历史纵深增强说服力。
3. 伦理责任建构
提出"明者远见于未萌,而智者避危于无形"的为君之道,将个人安危与国家存续绑定,强化谏言的道德正当性。
四、 后续影响
此文开创"谏猎文学"传统,后世如扬雄《长杨赋》、李白《大猎赋》皆受其影响。班固在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中特别收录此疏,印证其作为"文章典则"的地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武帝虽未停止田猎,但《资治通鉴》载其后出猎"必先清道",可见谏言的实际效果。
五、 创作动机再探
除直接劝谏外,深层反映文士阶层对帝王行为规范的建构企图。司马相如通过将田猎风险从"帝王私德"问题提升至"国家公器"层面,实质参与塑造"圣主"形象的政治话语,这是汉代儒生"以文化规范权力"的典型实践。
这篇谏书不仅展现司马相如"劝谏与文采并重"的创作特色,更折射出西汉中期文学侍从在宫廷政治中的特殊作用,成为研究汉代谏诤文化与政治文学互动的重要文本。
上书谏猎
司马相如
相如从上(皇上)至长杨(宫苑名,在长安附近,是皇帝的游猎之所)猎,是时(这时)天子方(正当)好(喜好)自击(亲自击杀)雄(熊)豕(shǐ猪),驰(驰车)逐壄(yě野)兽。相如因(于是)上书谏曰:
译文:司马相如随从皇上到长杨宫打猎。这时皇上正好喜欢亲自击杀狗熊和野猪,驾车追逐野兽,相如于是上书劝谏说:
臣闻物有同类而殊(异)能者,故力称乌获(秦国大力士),捷(敏捷)言庆忌(吴王僚之子,有万夫莫当之勇,奔跑极速),勇期(期望)贲(孟贲,卫国勇士)、育(夏育,卫国勇士)。臣之愚,窃以为(自认为)人诚(确实)有之,兽亦宜然。
译文:我听说物有同类而能力不同的,所以力大必称乌获,敏捷必说庆忌,勇猛期望孟赍和夏育。我这样愚陋,自认为人确实有这样的,兽也应是这样的。
今陛下好陵(凌,登)阻险,射猛兽,卒(猝,突然)然遇逸(轶,超过)材之兽,骇(惊骇)不存(无处藏身)之地,犯(冒犯)属(连缀)车(属车,指前后相连的圣驾车队)之清尘(这是不便直指圣上的婉转说法),
译文:如今陛下喜好登险峻,射猛兽,突然遇到超常凶猛的野兽,(它)在不能活命的境地惊骇,冒犯了圣驾,
舆(车)不及还(xuán回旋)辕(还辕,掉转车头),人不暇施巧(指施展武艺),虽有乌获、逢蒙(páng méng夏代善于射箭的武士)之技不能用,枯木朽枝尽为难(nàn危难)矣。
译文:车子来不及掉头,人无暇施展武艺,即使有乌获、逢蒙的技艺也用不上,(就连)枯树朽枝都成为危难了。
是(这)胡越起于毂(gǔ车轮)下,而羌夷接(紧接)轸(车箱底部四围横木,也为车的代称)也,岂不殆(危险)哉!虽万全而无患(祸患),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。
译文:这是胡人越人从皇帝车驾下起兵,而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后啊,难道不是很危险的吗?即使万分安全而没有祸患,然而那本不是天子所应靠近的地方啊。
且夫清道而后行,中路而驰,犹时有衔(马嚼,放在马口内用来勒马的铁具。橛(juē 决):车钩心,)橛(车的钩心,固定车厢底部和车轴之间的木橛)之变(变故)。况乎涉(穿涉)丰草(茂草),骋丘虚(墟),前有利(贪)兽之乐,而内无存变之意,其为害(危害,灾害)也不难矣。
译文:再说清扫了道路而后出行,在道路中间而奔驰,还时常有断嚼脱钩的变故。何况在丰茂的草丛穿涉,在丘陵废墟奔跑,前面有贪杀野兽的快乐,而内心却没有应变的准备,这样就不难造成灾难了。
夫轻万乘(shèng 一万辆战车。古代只有天子可拥有万辆战车,此代指皇帝)之重(高贵)不以为安(安逸),乐出(出游)万有一危之涂(途,道路)以为娱(娱乐),臣窃为(认为)陛下不取。
译文:看轻皇位的高贵,不以此为安逸,乐于出游在万有一危的路上并以此为快乐,臣自以为陛下(这样做)不可取。
盖明者远见(预见)于未萌(萌发),而知(智)者避危于无形,祸固(本来)多藏于隐微(隐蔽细微处)而发于人之所忽(疏忽)者也。
译文:英明者在事情未萌发前就能预见,而智慧者在危险未形成时就能避免。灾祸本来大多藏匿在隐蔽细微的地方却发生在人们疏忽的时候。
故鄙谚(俗话)曰:“家累(聚)千金,坐不垂堂(垂,将要;接近,如“垂死”。垂堂,靠近屋檐的地方,此处瓦片容易掉下来)。”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。臣愿陛下留意幸(指皇帝亲临)察。
译文:所以俗话说:“家里聚积千金,不要坐在靠近屋檐的地方。”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,但可以比喻大道理。我希望陛下留意亲察。
(完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